现场消毒规范

2010-05-31

现场消毒规范
1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发生传染病流行后在传染病疫源地,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有关场所针对流行的传染病进行的消毒.
1.1概念与术语
1.1.1疫源地消毒 disinfection of epidemic focus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对防治,研究传染病的医疗卫生机构,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按疫源地进行消毒.
1.1.2随时消毒 concurrent disinfection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1.1.3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1.1.4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这种消毒不宜过泛使用,人口流动频繁的场所如公共汽车,飞机,火车,客船,各种公共场所通过此类消毒很难达到预防作用.
1.1.5消毒作用水平
(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
(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3)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1.1.6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1)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2)细菌繁殖体.
(3)真菌.
(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5)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6)细菌芽孢,例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
(7)朊毒(感染性蛋白质).
1.2消毒,灭菌的方法选择
1.2.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1.2.2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1.2.3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1.2.4 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1.3组织执行与人员
(1)对甲类传染病和肺炭疽,艾滋病等乙类传染病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进行终末消毒.
(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布鲁菌病,炭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淋病,梅毒等和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必须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陪护人或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
(3)对丙类传染病中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等由病人或其陪护人进行消毒处理.
(4)各类传染病(包括非法定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5)在医院中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院安排专人进行.
(6)非专业消毒人员开展疫源地消毒前应接受培训.
1.4时限要求
接到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 h内,农村应在12 h内采取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h至48h内采取消毒措施.
1.5装备要求
承担疫源地消毒任务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条件配备消毒工具和防护用品,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剂.
(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机动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
(2)防护用品:雨衣,工作服,隔离服,生物防护服,防毒面具,纱布口罩,N95生物防护口罩,生物防护口罩,防鼠疫口罩,防护眼镜,长筒雨鞋,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帽子,毛巾,污物袋,长柄毛刷,装工作衣的布袋(30cm×30cm×40cm),肥皂盒,皮肤消毒盒(瓶).等.
(3)消毒剂:储备一定量的消毒剂并与有关厂家建立联系,确保处理突发疫情的需要.常用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等.
1.6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
参加消毒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必需穿着防护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
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预防.较严格的防护可参考鼠疫的防护方法.
全套的防鼠疫服包括:联身服,三角头巾,防护眼镜,防鼠疫纱布口罩或滤材口罩,橡皮手套,长筒胶靴和罩衫.
穿防鼠疫服方法如下:先穿联身服和长筒胶靴,戴好普通工作帽,再包头巾,使盖住头发,两耳和颈部,然后戴上口罩,在鼻翼两侧塞上棉花球;戴防护眼镜,再穿上罩衫,最后戴橡皮手套.
脱防鼠疫服方法如下:在消毒工作后,仍戴着手套在0.2% 过氧乙酸溶液中浸洗双手3min,穿着长筒靴站入盛有0.2%过氧乙酸溶液深度为30cm~40cm的药槽中3min~5min.然后,戴着手套脱下罩衫浸入0.2%过氧乙酸溶液中,取下防护眼镜浸入75% 酒精中,解下口罩与头巾浸于0.2% 过氧乙酸溶液中.最后,脱下胶靴,手套,再脱下联身服,用刺激性较轻微的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
1.7技术要求
1.7.1疫区消毒
1.7.1.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1.7.1.2消毒持续时间: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确定消毒的持续时间.
1.7.1.3消毒方法的选择: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为依据选择消毒方法.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1.7.1.4疑似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可按疑似的该类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或按下一条进行处理.
1.7.1.5不明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应根据流行病学指征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采取最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1.7.1.6注意与其它传染病控制措施配合:搞好传染源的管理,疫区的封锁,隔离,杀蝇,防蝇,灭鼠,防鼠,灭蚤,搞好饮用水,污水,食品的消毒及卫生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
1.7.1.7填报消毒工作记录,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1.7.2疫点的随时消毒
1.7.2.1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是指: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是指: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②消毒生活用具;③消毒双手;④消毒衣服,被单;⑤消毒患者居室;⑥消毒生活污水,污物.
1.7.2.2病人陪伴和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护理病人后,应消毒双手.
1.7.3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4)仔细了解病员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测量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估算需消毒的污水量.
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9)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毒.
11)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消毒.
12)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浸泡或擦拭消毒. 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次~3次.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3)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4)对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进行人员卫生处理.
15)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16)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离开病家前,让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1.7.4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选择消毒因子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要注意自我保护,既要防止或减少受到消毒因子的伤害又要避免受到微生物感染.
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1.7.5接触传染病病人后手的消毒
(1) 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用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
(2) 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消毒液揉搓消毒2min后,再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3) 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抗菌消毒剂搓擦2min.
(4) 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皂液流动水洗净.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擦2min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2.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2.1地面,墙壁,门窗: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有芽胞污染时应用0.5%~1.0%过氧乙酸溶液或3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喷洒量与繁殖体污染时相同,作用时间不少于120min.
2.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溶液7 ml(1 g/m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 ml(3 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 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 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2.3衣服,被褥:被细菌繁殖体或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min,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h~2h.被细菌芽胞污染时,也可采用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方法与被繁殖体污染时相同,用药量为每立方米15% 过氧乙酸20ml(3 g/m3);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h~6h;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2.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 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2.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min~30 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 min.也可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250mg/L~5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2.6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 min,或用12mg/L臭氧水冲洗60min~9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 漂白粉乳剂,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 h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
2.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 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 5000 mg/L),或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2.8家用物品,家俱,玩具: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布制玩具尽量作焚烧处理.
2.9纸张,书报:可采用过氧乙酸或环氧乙烷气体薰蒸 (消毒剂量和方法同2.3),无应用价值的纸张,书报焚烧.
2.10手与皮肤:用0.5% 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 000 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 min~3 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 min~3min.必要时,用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 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2.11病人尸体:对鼠疫,霍乱和炭疽病人的尸体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口,鼻,耳,肛门,阴道要用浸过0.5% 过氧乙酸的棉球堵塞后尽快火化.土葬时,应远离水源50 m以上,棺木应在距地面2m以下深埋,棺内尸体两侧及底部铺垫厚达3cm~5 cm漂白粉,棺外底部铺垫厚3cm~5cm漂白粉.
2.12动物尸体:因鼠疫,炭疽,狂犬病等死亡的动物尸体,一经发现立即深埋或焚烧.并应向死亡动物周围(鼠为30cm~50cm,大动物为2 m)喷撒漂白粉.
2.13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 min.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薰蒸消毒.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 ml(1g/m3),对细菌芽孢的污染用20ml (3g/m3)蒸发薰蒸消毒2h.对密闭空间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ml/m3 ,作用60min.
2.14厕所:厕所的四壁和地面的消毒,方法同4.5.1.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或加其他含氯消毒剂干粉或溶液(使有效氯作用浓度为20000mg/L),搅匀作用12h~24h.
2.15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2.16污水消毒
2.16.1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 L污水加入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10 ml,或加漂白粉4 g.混匀后作用1.5 h~2 h,余氯为4mg/L~6 mg/L时即可排放.
2.16.2对疫区内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时,应先测定污水的容积,而后按有效氯80mg/L~100 mg/L的量将消毒剂投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1h~1.5h.检查余氯在4mg/L~6mg/L时,即可排放.对流动污水的水体,应作分期截流.在截流后,测污水容量,再按消毒静止污水水体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与检测.符合要求后,放流,再引入并截流新来的污水,如此分期依次进行消毒处理.
2.17疫区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
在疫区,应加强对集中式给水的自来水厂管理,确保供水安全,同时亦应重视对分散式用水的管理与消毒.
2.17.1井水消毒
2.17.1.1水井的卫生要求:水井应有井台,井盖与公用取水桶.水井周围30m不得有渗水厕所,粪坑,垃圾堆,渗水井等污染源.
2.17.1.2井水量的计算
圆井水量 = [水面直径(m)]2 × 0.8 × 水深(m)
方井水量 = 边长(m)× 边宽(m)× 水深(m)
2.17.1.3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min.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min后即可使用.一般要求余氯量为0.5mg/L.井水消毒,一般每天2次~3次.所需用漂白粉量应根据井水量,规定加氯量与漂白粉含有效氯量进行计算.例如:某一园井直径0.8m,水深2.5m,消毒时规定加氯量为2mg/L,所用漂白粉含25%有效氯,则其用药量可按下式计算:
井水量 = 0.8m 2 × 2.5m × 0.8 = 1.28m3
应加有效氯量 = 1.28m3 × 2 g/m3 = 2.56 g
需用漂白粉量 = 2.56 g ÷ 25% = 10.24 g
2.17.1.4持续加漂白粉法:为减少对井水频繁进行加氯消毒,并持续保持一定的余氯,可用持续消毒法.持续法常用的工具有竹筒,无毒塑料袋,陶瓷罐或小口瓶,可因地制宜选用.
方法是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4个~6个小孔,孔的直径为0.2cm~ 0.5cm.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加入漂白粉.一般竹筒装漂白粉250g~300g,塑料袋装250g~500g.将加漂白粉容器口塞住或扎紧,放入井内,用浮筒悬在水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容器中的氯慢慢从小孔放出,以保持井水中一定的余氯量.一次加药后可持续消毒1周左右.采用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
2.17.2河,湖,塘水防污染管理
2.17.2.1用河,湖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先定好取水点.清除取水点周围100 m内各种污染源,禁止在该处洗澡,游泳,洗衣等,并防止牲畜进入.较大的水库和湖泊可采用分区用水,河流可采用分段取水.
2.17.2.2水塘多的地区可采取分塘用水,选择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易于防护的水塘专供饮用.塘的岸边可修建自然渗滤井或砂滤井,以改善水质.
2.17.2.3如果在水体中检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应在沿河,塘边树立警告牌,告诫群众,暂停使用此水.阳性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捕捞或移植,直到水体转阴为止.
2.17.3缸水消毒
2.17.3.1由于河,湖及塘水的水量大,流动快,饮用水最好采用缸水法处理.当缸水浊度高于3度时,应先经洁治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后再进行消毒.
2.17.3.2混凝沉淀时,以一水缸装原水,用明矾混凝沉淀.用一直径3cm~4cm,长1 m左右的竹筒(或其它替代物),筒底四周钻几十个小孔,竹筒装入明矾后,在缸水中搅动.通常用量为每100 kg水加明矾50 g.也可用其他混凝剂.
2.17.3.3静置沉淀约1 h后,取上清水至砂滤缸内过滤.砂滤缸中细砂以0.5 mm粒径为宜,粗砂直径宜为0.8 mm.细砂与粗砂层厚各为15cm~20cm.每层用棕皮或其他材料隔开,表层与底层都放置石子.砂滤缸使用一定时间后,当滤速减慢或滤出水变浊时,将滤材取出用清水洗净后重新装入可继续使用.
2.17.3.4将经洁治处理的水引入消毒缸中进行消毒.消毒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其用量随水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在4mg/L~8mg/L,作用30min.使用含氯消毒剂片剂时,用量可按使用说明书投放.消毒后,测量余氯,在0.3mg/L~0.5mg/L者,即可饮用.
2.17.3.5水中余氯量过高,有明显氯臭时,饮用前可用煮沸,吸附和化学中和等方法进行脱氯处理.中和药物的用量,可用递增加药法测试,以刚好使氯臭消失的用量为准.一般情况下,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化学中和时,其用量为余氯量的1.7倍以上;用亚硫酸钠时,其用量约为余氯量的3.5倍.使用的中和药物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2.18为方便工作,将非芽孢污染的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消毒剂量等列于表4-1,现场消毒时可参照进行.具体的消毒方法特别是对受芽孢污染的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和一些特殊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要求应按2.1-2.17所列方法进行.
表4-1 非芽孢污染场所,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方法与剂量
消毒场所
消毒方法
用 量
消毒时间
室外污染表面
500mg~1000mg/L二溴海因喷洒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漂白粉喷撒
500ml/m2
500ml/m2
20g/m2~40g/m2
30min
60min ~120min
2h~4h
室内表面
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0.5%新洁而灭擦拭
0.5%过氧乙酸薰蒸
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喷洒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
0.2%~0.5%过氧乙酸喷洒
适量
适量
适量
100 ml/m2~500ml/m2
100 ml/m2~500ml/m2
8ml/m3
350ml/m2
60min~90min
30min
60min ~120min
60min
60min
室内地面
0.1%过氧乙酸拖地
0.2%~0.5%过氧乙酸喷洒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适量
200 ml/m2~350ml/m2
100 ml/m2~500ml/m2
60min
60min~120min
室内空气
紫外线照射
臭氧消毒
0.5%过氧乙酸薰蒸
1W/m3
30mg/m3
1g/m3
30min~60min
30min
120min
餐,饮具
蒸煮
臭氧水冲洗
含氯消毒剂浸泡
远红外线照射
100℃
≥12mg/L
250 mg/L~500mg/L
120℃~150℃
10min~30min
60min~90min
15min~30min
15min~20min
被褥,书籍,电
器电话机
环氧乙烷简易薰蒸
0.2%~0.5%过氧乙酸擦拭
1500mg/L
适量
16min~24h
服装,被单
煮沸
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0.04%过氧乙酸浸泡
100℃
淹没被消毒物品
淹没被消毒物品
30min
30min
120min
游泳池水
加入含氯消毒剂
加入二氧化氯
余氯0.5mg/L
5mg/L
30min
5min
污水
10%~20%漂白粉溶液搅匀
30000mg/L~50000mg/L溶液搅匀
余氯4mg/L~6mg/L
30min~120min
粪便,分泌物
漂白粉干粉搅匀
30000mg/L~50000mg/L含氯消毒剂
1:5
2:1
2h~6h
2h~6h
尿
漂白粉干粉搅匀
10000mg/L含氯消毒剂搅匀
3%
1:10
2h~6h
2h~6h
便器
0.5%过氧乙酸浸泡
5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
浸没便器
浸没便器
30min~60min
30min~60min

2%碘酒,0.5%碘伏,0.5%氯己定醇液擦拭
75%乙醇,0.1%新洁而灭浸泡
适量
适量
1min~2min
5min
运输工具
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
8ml/m3
60min
3.消毒剂的施药方法
3.1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喷洒液体雾粒直径多在 100μm 以上.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
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
到达疫区或疫点后,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喷洒量可依据表面的性质而定,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表面至全部湿润为度.
3.注意事项
⑴ 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⑵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它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⑶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3.2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它喷雾器.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蓬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作用 30~60 min 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只是应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3.3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它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
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它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使用注意事项
⑴ 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⑵ 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⑶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3.4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
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使用注意事项
⑴ 对污染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应先浸泡消毒,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处理;
⑵ 对仅沾染污物的物品应清洗去污垢再浸泡消毒或灭菌处理;
⑶ 使用可连续浸泡消毒的消毒液时,消毒物品或器械应洗净沥干后再放入消毒液中.
3.5气体熏蒸消毒法 指在专用消毒柜(或箱)与消毒袋中,用消毒剂气体(如环氧乙烷等)对物品进行消毒或灭菌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对医疗器械,衣物,书籍,皮革制品,精密仪器等畏湿怕热和怕腐蚀物品,器具实施消毒与灭菌.
3.6烟雾熏蒸消毒法 指应用点燃后产生的消毒剂烟雾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有醛氯烟雾剂和酸氯烟雾剂等,适用于对室内特别是通风良好的大空间仓贮和公共场所的空气,以及野外对密度较大的低矮树林实施消毒.
3.7粉剂喷洒消毒法 指用喷粉器或人工撒布消毒粉剂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适用于空气相对湿度>90%时的潮湿地面和含露珠的低矮植被实施消毒.喷洒粉剂消毒应在气温逆增,风速 2.0m/s 的情况下进行.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注意个人防护.
3.8液体流动浸泡消毒法 指用连续制备的消毒剂溶液进行流动浸泡消毒的处理方法,如酸氧化电位水生成机制备的酸氧化电位水消毒液,臭氧生成器制备的臭氧水消毒液等,适用于手,水果,蔬菜,用具,玩具及某些医疗器械等的消毒.酸氧化电位水消毒液亦适用于对皮肤粘膜的冲洗消毒.消毒时,开启消毒液生成机(器),用流动的消毒液对物品或器具进行流动浸泡或冲洗消毒处理.
4.常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4.1常用消毒剂
根据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种类和效果,可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亲脂病毒(有脂质胞膜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孢子,亲水病毒,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常用的有戊二醛,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环氧乙烷,含氯类(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含溴类(如二溴海因)消毒剂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上述微生物,常用的有醇类(如乙醇,异丙醇),含碘类(如碘伏,碘酒),酚类(如来苏儿)消毒剂.而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和部分真菌,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洁尔灭,洗必泰等.
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成分和性质可将化学消毒剂分为醛类,卤素类,过氧化物类,醇类,酚类,双胍类,季铵盐,杂环类和其它类消毒剂.
4.1.1醛类消毒剂 常用的有甲醛和戊二醛.
4.1.1.1甲醛
(1)特性:分子式 CH20, 分子式 32 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易溶于水,醇.常用浓度为40%的水溶液,亦称福尔马林.
(2)适用范围:纸张, 皮毛服装, 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3)使用方法:熏蒸处理,熏蒸时,应将房间密闭,相对湿度维持在70%—90%,温度在18℃以上,被消毒物品之间应留有充分的空间.
加热熏蒸法 福尔马林25ml/m3 加热熏蒸12小时 .
化学熏蒸法 福尔马林 40ml/m3 与高锰酸钾 30g/m3混合, 熏蒸12小时.
消毒后应通风,使甲醛气体散尽.
(4)注意事项:甲醛对人有毒性和刺激性,应做好对操作人员的防护.
熏蒸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亦保证消毒效果.
4.1.1.2戊二醛
(1)特性: 分子式 C5H5 O 2 ,分子量100.13, 呈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挥发性低,有醛的气味. 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等特点.经典的戊二醛常用灭菌浓度为2%.国外还有2.5%和3.4%.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3)使用方法:
1)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 10h 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20min~45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2%的戊二醛一般可连续使用7-14天,3.4%的戊二醛可连续使用28天.
(4)注意事项:
1)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 0.5% 亚硝酸钠防锈.
2)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3)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1.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常用的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二氧化氯等.
4.1.2.1过氧乙酸
(1)特性 过氧乙酸又叫过醋酸,分子式C2H4O3,分子量为76.05,为无色透明弱酸性液体,易挥发,有很强的挥发性气味,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1902年Freer和Novy首次报告过氧乙酸属于优良的消毒剂和灭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 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其浓度为 16%~20%(g/100ml).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灭菌,环境及空气等的消毒.
(3) 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制:过氧乙酸一般为二元包装,A液为冰醋酸液和硫酸的混合液,B液为过氧化氢,使用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 A,B 两液混合后产生过氧乙酸,在室温放置24-48小时后即可使用.
2)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熏蒸 喷雾,浸泡,擦拭,喷洒等.
①喷雾法:用气溶胶喷雾器以浓度为0.1%-0.5%的过氧乙酸,以20ml/m3 的用量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
②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0.2-0.5 3% 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 浸泡 30 min.
③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0.2%~0.5% 过氧乙酸擦拭作用30min.
④喷洒法: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0.2%~0.4% (2000 mg/L~4000mg/L) 过氧乙酸喷洒作用 30 min~60min.
注意事项:
1) 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 12% 时禁止使用.
2) 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3)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4)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即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5) 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即时用清水冲洗.
6) 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4.1.2.2过氧化氢
(1)特性 过氧化氢又叫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 分子式H2O2, 分子量34.015,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Schumb报道了过氧化氢作为食品如牛奶和饮料的防腐,以后逐步被人们认识,作为消毒剂.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杀菌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过氧化氢容易被热,过氧化氢酶等破坏,最终产物是氧和水.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和空气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3) 使用方法
1) 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去离子水将过氧化氢稀释成所需浓度.
2)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喷雾,浸泡,擦拭等.
喷雾法:用气溶胶喷雾器以1.5%-3.0%的浓度20ml/m3 的用量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
① 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 3% 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 浸泡 30 min.
② 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 其它方法: 用 1%~1.5% 过氧化氢嗽口; 亦可用 3% 过氧化氢冲洗伤口.
(4) 注意事项
1) 过氧化氢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 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
2) 稀释液不稳定,临用前配制.
3) 配制溶液时,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
4) 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5) 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即时用清水冲洗.
6) 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4.1.2.3臭氧
(1)特性:分子式为O3,分子量48,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常温下为爆炸性气体.其密度为1.68.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约为3%.臭氧具有杀菌迅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消毒后无残留等优点,臭氧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所以,臭氧不能瓶装贮备,只能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2)适用范围: 适于用于饮用水,果蔬,餐饮具等的消毒.也可用于各种物品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
用方法:
水消毒时一般加臭氧量 0.5 mg/L~1.5mg/L,水中臭氧浓度在0.1 mg/L~0.5mg/L,维持5min~10min.对于质量较差的水,加臭氧量可提高到3~6mg/L.
空气消毒时一般可采用30mg/m3 的臭氧,作用15min~30min.
臭氧水用于果蔬,餐饮具和其他物体表面消毒时,臭氧浓度>12mg/L,作用时间15min~20min.
(4)注意事项
1)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pH,水的浑浊度,
水的色度等.
浓度臭氧对人有毒,大气中允许浓度为 0.2mg/m3,工作场所允许浓度1.0mg/m3 .
3)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橡胶老化,变色,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等.使用时应注意.
臭氧对物品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
4.1.2.4二氧化氯
(1)二氧化氯,分子式ClO2, 分子量为67.45 ,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溶于水后可制成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1947年后逐步应用于消毒领域.二氧化氯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杀菌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的特点,二氧化氯活化液和稀释液不稳定.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卫生, 食品加工,餐(茶)具,饮水及环境表面等消毒.
(3) 使用方法
1) 消毒液配制:二氧化氯消毒剂一般为二元包装,A液主要是亚氯酸钠,B液为活化剂,成份一般为柠檬酸,使用前将A和B液混合生成二氧化氯溶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使用.
2)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方法.
① 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或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二氧化氯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100mg/L~250 mg/L 二氧化氯溶液浸泡 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500mg/L 二氧化氯浸泡 30min;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1000mg/L 二氧化氯浸泡 30min.
② 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与浸泡法相同.
③ 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 500mg/L 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 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用 1000mg/L 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 60min.
④饮水消毒法 在饮用水源水中加入 5mg/L 的二氧化氯,作用 5min,使大肠杆菌数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注意事项:
1) A和B液混合后产生的二氧化氯溶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
2)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3) 二氧化氯对金属有腐蚀性,金属制品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应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沥干.
4.1.3 卤素类消毒剂
4.1.3.1含氯消毒剂
特性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后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其品种较多,可分为
有机化合物类和无机化合物类,最常用的有次氯酸钠, 次氯酸钙,漂白粉, 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
次氯酸钠 分子式NaOCl ,分子量74.5,纯品次氯酸钠为白色粉末,容易吸潮变成灰绿色结晶,在空气中不稳定,有明显的氯味.工业次氯酸钠的水溶液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 由绿气味,有效氯含量大于10%(g/g).
次氯酸钙(漂粉精)分子式Ca(OCl)2 ,分子量197.029.白色粉末,比漂白粉易溶于水且稳定,含杂质少,受潮易分解.有效氯含量为80%~85%.
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还有氢氧化钙,氯化钙,氧化钙.有效氯含量大于25%(g/g).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溶于水,在光照,热,潮湿环境中极易分解.
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分子式C3N3O3Cl2Na ,分子量219.95有效氯含量大于 60%(g/g) 白色晶粉,性质稳定,即使贮存于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效氯也丧失极少.溶解度为25%,水溶液的稳定性较差.
三氯异氰尿酸, 分子式 C3N3O3Cl3, 分子量232.42 白色结晶,有较强的氯味, 有效氯含量大于89.7% (g/g),25℃时溶解度为1.2%.
含氯消毒剂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消毒液不稳定等特点.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餐(茶)具,物体表面,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
(3) 使用方法
1) 消毒液配制 根据不同含氯消毒剂产品的有效氯含量,用自来水将其配制成所需浓度溶液.
2) 消毒处理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 浸泡法 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 10min 以上;用含有效氯 2000 mg/L~5000mg/L 消毒液浸泡 30min 以上.
② 擦拭法 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
③ 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 30min 以上; 用含有效氯 2000mg/L 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 60min 以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④ 干粉消毒法 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使含有效氯10000mg/L,略加搅拌后,作用 2h~6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 50mg/L 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 2h后排放.
(4) 注意事项:
1) 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所需溶液应现配现用.
2) 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
3) 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4) 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5) 用于餐具的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6) 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7) 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
4.1.3.2含溴消毒剂 以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为代表.
(1)特性 二溴海因是甲基海因卤化后的衍生物,属于一种较新型的消毒剂,溶解于水后产生次溴酸,起到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属高效消毒剂.该类消毒剂气味较小,性质稳定,释放出溴后,剩余产物很快被光,氧和微生物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
(2)适用范围:可用于饮水,污水和游泳池水消毒,医疗卫生单位环境物体和诊疗用品消毒,餐具,茶具,水果,蔬菜消毒等.
(3)使用方法
1)消毒液的配制:加有助溶剂的国产二溴海因消毒剂有效溴含量50%,易溶于水,使用时可用自来子水配成消毒液,或将浓的二溴海因消毒液用自来子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消毒液.采用浸泡,擦拭或喷洒法消毒.
2)消毒处理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 将洗净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消毒液内,加盖,作用至预定时间后取出.对一般污染物品.用250mg/L~500mg/L二溴海因,作用30min,对致病性芽孢菌污染物品,用1000mg/L~2000mg/L浓度,作用30min.
②擦拭法 对大件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可用擦拭法.消毒液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喷洒法 对环境,地面 用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均匀喷洒,作用30min;对致病性芽孢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物品,用1000mg/L~2000mg/L浓度消毒液喷洒,作用60min.
④对水的消毒 消毒剂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倒入消毒水中,用量为5mg/L~10mg/L,视水质污染情况而定.用作游泳池水消毒和污水消毒时,应视水质决定用量和作用时间.
(4) 注意事项
消毒剂应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消毒液现用现配,并在有效期内用完.
用于金属制品消毒时,可适当加入防锈剂亚硝酸钠.
果蔬消毒后,应用净水冲洗.
4.1.3.3含碘消毒剂 以碘伏为代表.
(1)特性 碘伏是以活性剂表面为载体和助溶剂的不定性络合物,其分子量和分子是因表面活性不同而异.1932年Gershenfeld(1932)首次合成了PVP碘伏, 20世纪50年代制成消毒剂,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有几十种不同配方的碘伏消毒剂.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并无黄染,对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等特点.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手,皮肤,粘膜等的消毒.
(3) 使用方法
1) 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碘含量用灭菌蒸馏水将碘伏稀释成所需浓度.
2) 消毒处理方法: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冲洗等方法.
① 浸泡法 对皮肤的浸泡消毒,卫生洗手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浸泡2分钟.
② 擦拭法 对皮肤,粘膜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时,用浸有碘伏消毒液的无菌棉球或其它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对外科洗手用含有效碘2500 mg/L~5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min.对于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含有效碘2500 mg/L~5000mg/L 的消毒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共2min;对口腔粘膜及创口粘膜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 500 mg/L~1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 min~5min.注射部位消毒也可用市售碘伏棉签(含有效碘2000mg/L)擦拭,作用2 min~3min.
③ 冲洗法.对阴道粘膜及伤口粘膜创面的消毒,用含有效碘 250mg/L 的消毒液冲洗3 min~5min.
(4) 注意事项:
1) 碘伏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2) 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
3) 消毒时,若存在有机物,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4) 避免与拮抗药物同用.
4.1.4.醇类消毒剂
4.1.4.1乙醇
(1)特性 乙醇称酒精,分子式C2H5OH ,分子量为46.07,无色透明液体.属中效消毒剂,可杀灭不形成除芽孢细菌,分枝杆菌,病毒,但所有浓度对细菌芽孢均无效.具有速效,无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等特点.
乙醇作为其他消毒剂的助溶剂和增效剂使用,如乙醇与氯己定,碘,苯扎溴铵等复配,其效果更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
(3)使用方法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
1)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 的乙醇溶液浸泡 10min以上;个别对其它消毒剂过敏者,可用 75% 的乙醇溶液浸泡5min.
2) 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75%乙醇棉球擦拭.
(4)注意事项
乙醇易燃,忌明火;必须使用医用乙醇,严禁使用工业乙醇消毒和作为原材料配
制消毒剂.
2) 对酒精过敏者慎用.
4.1.4.2异丙醇
(1)特性 异丙醇分子式C3H7OH, 分子量60.1,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可混合,属中效消毒剂,其杀菌作用强于乙醇,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和真菌孢子,但所有浓度对细菌芽孢均无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
(3)使用方法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
1)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异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0% 的异丙醇溶液浸泡 10min以上.
2) 擦拭法.对手和皮肤的消毒,用70%异丙醇擦拭,作用1—3分钟.
(4)注意事项
1)异丙醇易燃,忌明火.
2) 对异丙醇过敏者慎用.
4.1.5胍类消毒剂 以氯己定为代表.
(1)特性 氯己定又称洗必泰,分子式C22H30CL2.N10.2C2H4O2, 分子量 625.56.
性状为白色的结晶粉末.无臭,苦味,难溶于水,在酒精中溶解.常与无机酸和有机酸形成盐.例如, 醋酸氯己定和葡萄糖酸氯己定等,均属低效消毒剂,具有速效杀菌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轻微,稳定性好等特点.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科洗手消毒,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粘膜消毒等.
(3)使用方法
1) 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含量用灭菌蒸馏水将醋酸氯己定稀释成所需浓度.
2)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和冲洗等方法.
① 涂擦法.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的皮肤的消毒.用 5000mg/L醋酸氯己定-乙醇(70%)溶液局部涂擦 2 遍,作用 2min;对伤口创面消毒,用 5000mg/L 醋酸氯己定水溶液涂擦创面 2遍~3 遍, 作用 2min.外科洗手可用相同浓度和作用时间.
② 冲洗法.对阴道,膀胱或伤口粘膜创面的消毒,用 500mg/L~1000mg/L醋酸氯己定水溶液冲洗,至冲洗液变清为止.
(4) 注意事项
1) 勿与肥皂,洗衣粉等阴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或前后使用.
2) 冲洗消毒时,若创面脓液过多,应延长冲洗时间.
4.1.6季铵盐类消毒剂 以苯扎溴铵和苯扎氯胺为代表.
(1)特性:苯扎溴铵分子式为C21H38NBr ,分子量为384.46.苯扎氯胺分子式为C21H38NCl ,分子量为 xxxx 具有芳香味,呈淡黄色胶状,易溶于水,具有表面活性作用,振摇可产生大量泡沫.对化脓性病原菌有良好杀灭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杀灭作用要大于阴性细菌.
(2)使用范围:适用于手,皮肤粘膜的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3)使用方法:手术部位皮肤消毒,500mg/L~1000mg/L,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
5min.黏膜消毒 500mg/L, 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5min.环境表面消毒1000mg/L~2000mg/L,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30min.
(4)注意事项:
1) 苯扎溴铵与苯扎氯胺极易被多种物体吸附,因此浸泡液的浓度可随消毒物品数量增多而逐渐降低,应该及时更换消毒液.
2) 不得与肥皂或其它阴离子洗涤剂合用.
3)不宜消毒粪,尿,痰等.
4.1.7烷基化气体消毒剂 以环氧乙烷为代表.
(1)特性 环氧乙烷分子式为C2H4O,分子量为44.05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当温度低于10.8℃时,液化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环氧乙烷用于消毒灭菌始于1936 年,直到1949年,环氧乙烷在医药工业,医院消毒及传染病医院地的消毒受到了普遍重视.近些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普遍应用.
(2)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忌湿,忌热物品的灭菌,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塑料制品,内镜,透析仪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纸张,书籍,信件,毛皮制品等.
使用方法
1)大型环氧乙烷灭菌器(5m3以上)适用于大件物品和大量的物品. 用药量:0.8—
1.2kg/m3,温度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6小时.
2)中型环氧乙烷灭菌器(1—5m3)适用于一次性诊疗用品和内镜灭菌. 用药量:灭菌800mg/L;消毒450mg/L.温度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6小时.
3)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1m3=适用于一次性诊疗用品和内镜灭菌,病例,纸张,信件的消毒. 用药量:800—1000mg/L.温度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6小时.
(4)注意事项
1)环氧乙烷钢瓶应存放于无火源,转动马达,无日晒,通风好,温度低于40℃的地方.
2)吸取或分装液态环氧乙烷时,须先将容器用冰水冷却.操作人员应戴防毒口罩,若不慎将液体落于皮肤黏膜上,必须立即用水冲洗半分钟.
3) 投药及开钢瓶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药液喷出.
4) 经常检查环氧乙烷泄漏情况.可用含10%酚酞的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浸湿滤纸,贴于疑漏气处,如滤纸变红,即证明有环氧乙烷泄漏,应立即进行处理.
5) 热水加热环氧乙烷容器时,必须先打开阀门;移出热水后,才能关闭阀门.
6) 灭菌后的物品,放入解析器内清除残留环氧乙烷.
7) 环氧乙烷通水后形成有毒的乙二醇.故不可用于食品的消毒灭菌.
4.1.8酚类消毒剂
4.1.8.1苯酚
(1)特性 苯酚 分子式C6H6O,分子量为94.11 其性质稳定,可容于水和乙醇.10%水溶液呈弱酸性,属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和真菌孢子.
(2)适用范围 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3)使用方法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
浸泡法 可用3%—5%的苯酚水溶液,浸泡物体表面30min以上.
2)擦拭法 可用3%—5%的苯酚水溶液,擦拭物体表面30—60min.
(4)注意事项
1)苯酚毒性大,气味易滞留,勿用于食物或食具的消毒.
2) 苯酚刺激性强,应慎用于皮肤的消毒,勿用于黏膜的消毒.
4.1.8.2煤酚皂溶液
(1)特性 煤酚皂溶液 又称来苏尔,其主要成分是甲酚.分子式C7H8O,分子量为108.14.,属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亲脂性病毒和真菌孢子,但对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孢无效.
(2)适用范围 是用于手,皮肤和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3)使用方法
1)浸泡法 可用1%—5%的煤酚皂溶液,浸泡物体表面便器,痰盂,实验室器皿30—60min.皮肤消毒可用1%——2%煤酚皂溶液,浸泡3——5分钟.对结核杆菌污染的物品的消毒,可用5%的煤酚皂溶液,浸泡1-2小时.
2)擦拭法 可用1%—5%的煤酚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30—60min.
(4)注意事项
1) 煤酚皂溶液毒性较大,气味易滞留,勿用于食物或食具的消毒.
2) 煤酚皂溶液刺激性较强,勿用于黏膜的消毒.
4.1.9其他类消毒剂 以酸性氧化电位水为例:
(1)特性 酸性氧化电位水是由添加了0.05% NaCl的自来水,通过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中带有高密度离子隔膜的组合电解槽电解而成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具有氯味,其氧化还原电位(ORP)大于或等于1100mV,pH值在2.7以下,有效氯含量一般为25 mg/L~50mg/L.其具有杀菌速度快,安全可靠,不留残毒,有利于环保等特点.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手,皮肤粘膜,餐饮具,瓜果蔬菜,物品表面的消毒.在医疗领域已用于手消毒,内窥镜的清洗消毒,环境的消毒.
使用方法 消毒时只能使用其原液.
①冲洗法 手的卫生消毒,冲洗浸泡1-3min.皮肤粘膜的消毒,冲洗浸泡3 min ~5 min.餐饮具的消毒,冲洗浸泡10min,瓜果蔬菜的消毒,冲洗浸泡3 min~5 min.
②擦拭法 一般物体表面的消毒,檫拭10min~15min .
③喷洒法 对环境,地面喷洒作用10min~15min .
注意事项
1)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含有机物较多的物品的消毒
应先清洗干净在消毒.
2) 酸性氧化电位水可在避光密封的塑料桶中存放.但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4.2常用消毒器械 包括压力蒸汽,干热 ,电离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 过滤除菌,机械去除等.
4.2.1压力蒸汽灭菌器
4.2.1.1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种类:
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 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2)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 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 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蒸汽压力达205.8kPa(2.1kg/cm2), 温度达132℃或以上, 开始灭菌, 到达灭菌时间后, 抽真空使灭菌物品迅速干燥.
3)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利用机械抽多次真空的方法, 空气排除更彻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 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蒸汽压力达205.8kPa(2.1kg/cm2), 温度达132℃或以上, 开始灭菌, 到达灭菌时间后, 抽真空使灭菌物品迅速干燥.
4.2.1.2用范围 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4.2.1.3压力正气灭菌的方法见表2
表2 压力蒸汽灭菌所需时间
物品种类
121℃下排气
132℃预真空
132℃脉动真空
硬物裸露
15
4
4
硬物包裹
20
4
4
织物包
30
4
4
4.2.1.4注意事项
1) 灭菌设备应每日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检查门框与橡胶垫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门的锁扣是否灵活,有效;检查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是否到达零位;由柜室排气口倒入500ml水, 查有无阻塞;关好门, 通蒸汽检查是否存在泄漏;检查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排气口温度计是否完好;检查安全阀是否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时被冲开.
2)手提式和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主体与顶盖必须无裂缝和变形; 无排气软管或软管锈蚀的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得使用;
3)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输入蒸汽的压力不宜过高, 夹层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
4)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进行一次B-D(Bowie-Dick Test)测试,检测它们的空气排除效果.
5)下排气,预真空及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 应按照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4.2.2干热灭菌柜
(1)适用范围 干热灭菌柜适用于耐高温的诊疗用品如油脂,粉末,金属,玻璃等制品的消毒和灭菌.
(2) 使用方法 该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特定的干烤箱内,通过加热的方法达到消毒的目的.灭菌条件为:160℃ 2h,170℃ 1h ,180℃ 30min.
(3)注意事项:
① 待灭菌的物品干烤前应洗净,以防附着在表面的污物炭化.
② 玻璃器皿干烤前洗净后应完全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壁直接接触.灭菌后温度降至40℃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③ 物品包装不易过大,安放的物品不能超过烤箱箱体内高温的2/3,物品间应留有空隙,粉剂和油脂的厚度不得超过1.3cm.
4.2.3焚烧炉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中可能具有传染性的可燃性废弃物的处理,如,病人尸体,纸张, 医用废弃物,医院生活垃圾等的无害化处理.
(2)使用方法 将待消毒物品在以汽油或煤气为燃料的专用的焚烧炉中全部焚化.
4.2.4紫外线消毒设备
(1) 特性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在10-400nm之间,可分为A,B,C和真空4个波段,其中以C波段杀菌效果最好.目前常用的杀菌灯为石英管低压汞蒸汽灯,其发出的紫外线95%的波长为 253.7nm .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 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 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
(2)适用范围 凡被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3)注意事项
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的照射剂量: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照射剂量不得低于
10000μW.s/cm2;杀灭细菌芽胞的照射剂量不得低于100000μW.s/cm2,杀灭真菌孢子的照射剂量不得低于600000μW.s/cm2.
②)辐照剂量的计算方法:辐照剂量为紫外线在被照射物品的表面处的辐
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故根据紫外线光源在被照物体表面的强度,可以计算出需要照射的时间,例如:实测某紫外灯对实验台面的照射强度值为70μW.s/cm2,需要辐照的剂量是100000μW.s/cm2,则需照射的时间为:100 000μW.s/cm2 ÷ 70μW/cm2 = 1429 s ÷ 60s ≌ 24min.
③ 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
④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⑤ 用于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便于紫外线直接照射于被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⑥ 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体,以免引起损 伤.
⑦.使用高臭氧紫外线消毒柜和臭氧消毒柜,应安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以防止臭氧泄漏,造成人员吸入臭氧中毒.
⑧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电源线损坏,漏电或臭氧泄漏等现象,应马上停止使用,请专业人员修理.
⑨紫外线灯的检测:普通型或低臭氧型直管紫外灯(30W)新灯管的辐照度值在灯管下房垂直1m的中心处,应≥90μW.s/cm2,使用中的灯管的辐照度值在灯管下方垂直1m的中心处,应≥70μW.s/cm2.低于此值应予更换.
4.2.4.1紫外线灯管 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的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消毒时安装的数量为平均1.5W/m2,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2.4.2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这种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并可将进入消毒器的空气中的微生物杀死.按产品说明书安装消毒器,开机器30min后即可达到消毒要求,以后每过15min开机一次,消毒15min,一直反复开机,关机循环至预定时间.本机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制备,消毒环境中臭氧浓度低于0.2mg/m3,对人安全故可在有人的房间内进行消毒.
4.2.4.3高臭氧紫外线消毒柜,高臭氧紫外线杀菌灯管的功率在30W以上,消毒作用时间在90min,整个消毒程序在120min以上,可杀灭细菌芽孢.适用于不耐热物品的消毒,例如,塑料,竹木类制品等.高臭氧紫外线消毒柜消毒程序完毕后,还应进行30min的烘干,在烘干的同时也使残留的臭氧完全分解.

4.2.5远红外线消毒柜
(1)特性 消毒柜作用原理是远红外线加热消毒,其作用原理是在柜内安装远红外线加热管,通过30~1000μm的热射线产生热能,此热能不需要介质传导,可直接产生,故升温速度快,可导致菌细胞缺水,干燥,代谢酶无活力,内源性分解代谢停止,使细菌死亡.
(2)适用范围
远红外线加热消毒柜适用于耐热物品的消毒,例如,玻璃,陶瓷,搪瓷和金属类制品等.
(3)使用方法
1)将洗干净的食饮具或其它代消毒物品竖放于柜内碗架的适当位置,关好柜门,接好电源.
2)按说明书的要求操作进行消毒,一般为125℃,维持15min.
3)消毒完毕后,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柜门即可.一般远红外线加热消毒柜,在温度下降到80℃以下为宜.
(4)注意事项
1)应将食饮具洗干净并倒净水后方可放入柜内.
2)食饮具的安放不易重叠,应逐格竖放,以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
3)存放食饮具时,不应长时间停机,应2~3天开机消毒一次,以防止霉菌生长.
4)严禁在无保护条件下,直视正在工作中的高臭氧紫外线杀菌灯管,以防灼伤眼睛.
5)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电源线损坏,漏电等现象,应马上停止使用,请专业人员修理.
4.2.6臭氧床单位消毒器,
(1)特性 采用沿面放电式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杀灭微生物,达到消毒的要求.
(2)适用范围 可用于医院病床床垫,被褥内部及表面的消毒.
(3)使用方法 将需要消毒床垫,被褥放入专用的聚氯乙烯塑料罩中,通入臭氧气体,使臭氧浓度达到150—200mg/m3 作用20-30分钟,然后维持30分钟,可使床单位中的被褥,床垫表面达到消毒要求.带有抽气功能的床单位消毒器,先抽气10—20分钟,然后通入臭氧气体,使其浓度达到300—600mg/m3 ,作用20-30分钟,然后维持30分钟,可使床单位中的被褥,床垫内部及表面均达到消毒要求.
(4)注意事项
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等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在消毒时,应按卫生行政部
门批准的说明书的要求控制使用条件.
臭氧对人有毒,工作环境允许浓度为 0.16mg/m3 .
3) 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橡胶老化,变色,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等.使用时应注意.
4)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电源线损坏,漏电或臭氧泄漏等现象,应马上停止使用,请专业人员修理.
4.2.7臭氧空气消毒机
(1)特性:采用由管式,板式和沿面放电式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杀灭微生物,达到空气消毒的要求.
(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无人在的条件下空气的消毒.
(3)使用方法: 要求达到臭氧浓度 ≥20mg/m3,在相对湿度(Rh)≥70%条件下,消毒时间≥30min.消毒时,人员必须离开房间.消毒后待房间内闻不到臭氧气味时方可进入(大约在关机后40min左右).
(4)注意事项:
1)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等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在消毒时,应按卫生行部
门批准的说明书的要求控制使用条件.
2)氧对人有毒,不得再有人的情况下使用,工作环境允许浓度为 0.16mg/m3 .
3) 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橡胶老化,变色,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等.使用时应注意.
4)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电源线损坏,漏电或臭氧泄漏等现象,应马上停止使用,请专业人员修理.
4.2.8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1)特性: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采用静电吸附原理,加以过滤系统,不仅可过滤和吸附空气中带菌的尘埃,也可吸附微生物.
(2)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有人在的条件下空气的消毒.
(3)使用方法:在一个20~30m2的房间内,使用一台大型静电式空气消毒器,消毒30min后,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4)注意事项
1)所用消毒器的循环风量 (m3/h) 必须是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电源线损坏,漏电或臭氧泄漏等现象,应马上停止使用,请专业人员修理.
4.2.9电离辐射灭菌
(1)特性 电离辐射消毒与灭菌是利用γ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杀死微生物的方法.以60钴作为放射源发生的γ射线可通过切断生物的重要分子如DNA中的化学键,并通过产生的自由基和对生物起化学腐蚀作用的活性分子来破坏微生物.电子加速器可将电子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从而获得能量和穿透力起到杀灭微生物的作用.电子加速器具有功率大,性能稳定,即可连续操作,又可随时停机,故在辐射加工设施的发展中具有更广阔的前景.两种电力辐射装置性能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种电离辐射装置性能的比较
性能 60 Co 电子加速器
射线本身 电磁波,不带电荷 高速电流,带点荷
穿透能力 强 较弱
操作时间 可连续不断 小于30分钟
剂量率 低,灭菌时间长 高,灭菌时间短
照射物体大小 大小物体均可 小物体
诱导辐射 不会发生 有可能发生
设施 占地广 占地较小
安全措施 要求严格 要求不高
装置费用 较高 较低
电离辐射与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及环氧乙烷熏蒸等灭菌方法比较具有穿透力强,灭菌彻底,可对包装后的产品消毒灭菌,不污染环境,能耗低,灭菌彻底,在常温下处理,特别适合于热敏材料的消毒和灭菌,无残留毒性等优点.
(2)适用范围 可用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移植物,食品,药品,纸张,
信件和纸币的消毒和灭菌.
用方法 电离辐射要有专门的照射装置,照射剂量多定位2.5Mrad,也可根据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按12倍D值的原则来确定.例如,对某种微生物杀灭90%所用的剂量为0.37 Mrad,其实际使用剂量应为4.5 Mrad.从理论上推算12倍D值可使微生物数量减少支出是数量的10-12,达到灭菌保证水平.
注意事项
1)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甚至可治死亡,因此操作人员要特别注意防护,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电离辐射对一些物品有破坏作用,可使棉织品和塑料制品的抗强度降低,药品失效,食品失去香味,玻璃变暗,在对待消毒物品处理前,对此应加以考虑.
5 各种场所预防性消毒指导原则
5.1公共场所,学校,幼儿园 公共场所是指除公共交通工具以外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所有场所,包括餐馆,饭店;办公室,写字楼,商场;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洗浴,理发,美容场所;候诊室,候车(机,船)室等.
5.1.1需要日常消毒的物品 包括床单,被罩,浴巾,毛巾;马桶,浴缸,面盆;食(饮)具, 厨具;重复使用的理发,美容工具;服务人员的手等.也包括《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
5.1.2需要日常清洁的场所和物品 包括所有水平的物体表面,例如电梯间,地板,柜台,桌椅,门窗,道路等.
5.1.3不需要清洁,消毒的物品或设施 包括空气,墙面,下水道,书本,试卷等.
5.2交通工具 包括飞机,火车,轮船,地铁,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出租三轮车等.
5.2.1需要日常消毒的物品 包括食(饮)具,公用毛毯,床单,飞机上卫生间的马桶等.也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
5.2.2需要日常清洁的物品 包括座椅,扶手椅,门把手,行李架,卫生间,扶手,阶梯至少每天清洁一次.对长途飞行或旅行的交通工具,应在每一段旅程或航程结束后进行清洁.空调系统应定期进行清洁.
5.2.3不需要消毒的物品 包括汽车轮胎,汽车外表面,飞机,车,船内的空气等.
5.3家庭和个人 在家庭中通常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只需对环境经常进行清洁,保持室内良好地通风和空气的新鲜.如果家中出现猴痘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疾病控制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具体要求详见"疫点消毒".
5.3.1需要日常清洁的物品 包括马桶,浴缸,浴巾,毛巾,餐饮具, 厨具,房间的地面,家具,地毯,窗帘,灯罩,衣服,被褥,玩具等.
5.3.2 不需要消毒的物品 如空气,书报,信件,杂志,空调,轿车,下水道;穿戴着的衣物,鞋帽等.
5.4非传染病医院
5.4.1需要日常消毒的物品 包括医疗器械,医疗废弃物,床单,被罩,食(饮)具,医务人员的手等.也包括《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
5.4.2需要日常清洁的场所和物品 包括电梯间,地面,窗台,楼梯扶手,座椅,门把手,桌台面等.
5.4.3不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 包括空气, 地面, 墙壁,桌椅, 病历档案,下水道,排泄物等.
5.5 传染病医院 指专门收治传染病病人的医院及普通医院收治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区域.
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所有可能被病人的物品均需要进行消毒.
5.6 中央空调系统
5.6.1以循环回风为主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宜在其回风管内设置有效的消毒装置如紫外线灯.
5.6.2采用专用新,排风系统换气通风的空气-水空调系统,按最大新风量运行,宜开窗增加通风换气,可以在适当部位安装消毒装置,要防治各房间串气.
5.6.3对于只采用空调器,空调机组供冷供热的房间,人员较多时应开启部分外窗,使房间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普通房间一般不用对空气进行消毒.
5.6.4于全新风运行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尽量按最大风量运行,可开窗增加空气流通,不必对空气进行消毒.
5.6.5对空调管路和其部件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可以不必专门针对非典型肺炎采取消毒措施,按日常要求进行管理即可.
5.6.6 关于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的具体方法参见《建设部卫生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的通知》进行.
6.各类传染病疫点消毒要求
6.1呼吸道传染病 应对室内地面,墙壁和门窗及暴露的用具;室内空气;衣物,被褥;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及其容器;餐(饮)具,食物;交通,运输工具;家用物品,家具和玩具;纸张,书报等进行消毒.也要对病人尸体,动物尸体进行消毒处理.当手和皮肤受到污染时也须进行消毒处理.常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有时,也可使用其他中,低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6.2肠道传染病 应对疫点室内地面,墙壁;衣物,被褥;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及其容器;餐(饮)具, 食物;家用物品,家具和玩具;纸张,书报;运输工具;厕所,垃圾和污水等进行消毒.也要对病人尸体,动物尸体进行消毒处理.要特别注意对饮用水,食物,粪便及污染的手和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常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亦可使用中,低效消毒剂.
6.3体液传播的传染病 应对感染者和病人流出的血液与性分泌物应就地进行消毒.必要时对体液污染的地面,墙壁;家用物品,家具,玩具;衣服,被褥;餐(饮)具;手和皮肤进行消毒.发现HBV,HCV阳性血液及血制品,应尽快彻底焚烧.对贮存此类物品的冰箱,冷库内外壁及解冻后的冰水可用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消毒.对实验室污物如针头,注射器,输液管,酒精棉球,棉签,橡胶手套,橡胶管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必要时可彻底焚烧.
6.4人兽共患病 必要时,应对发热期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病人的便器;衣物,被褥;餐(饮)具和污染食物;生活用具;有时,还需对室内空气,生产生活环境等进行消毒.要特别注意对病兽尸体及其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对不形成芽胞的病原体可使用中,低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效果监测就是通过消毒学的实验方法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7.1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7.1.1化学监测法:
7.1.1.1化学指示卡(管)监测方法: 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 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7.1.1.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 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7.1.1.3结果判定: 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管(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7.1.2生物监测法
7.1.2.1指示菌株: 指示菌株为耐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 7953 或 SSIK 31株),菌片含菌量为 5.0×105 cfu/片~5.0×106cfu/片,在 121℃±0.5℃条件下,D值为 1.3 min~1.9min, 杀灭时间(KT值)≤19min,存活时间(ST值)为≥3.9min.
7.1.2.2培养基: 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7.1.2.3检测方法: 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 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 3 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 块小手术巾,2 块中手术巾,1 块大毛巾,30 块 10cm×10cm 8 层纱布敷料包裹成 25cm×30cm×30cm 大小).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通气贮物盒(22cm×13cm×6cm) 代替标准试验包, 盒内盛满中试管,指示菌片放于中心部位的两只灭菌试管内(试管口用灭菌牛皮纸包封),将贮物盒平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 取出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中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 56℃±1℃培养 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检测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7.1.2.4结果判定: 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 判定为灭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7.2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7.2.1化学检测法
7.2.1.1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 3个~5 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7.2.1.2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管的颜色及性状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则判为达到灭菌条件;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判为未达到灭菌条件.
7.2.1.3注意事项:检测所用的化学指示剂需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7.2.2 物理检测法:(热电偶检测法)
7.2.2.1检测方法:检测时,将多点温度检测仪的多个探头分别放于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关好柜门,将导线引出,由记录仪中观察温度上升与持续时间.
7.2.2.2结果判定:若所示温度(曲线)达到预置温度,则灭菌温度合格.
7.2.3生物检测法
7.2.3.1指示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 9372),菌片含菌量为 5.0×105 cfu/片~5.0×106cfu/片.其抗力应符合以下条件:在温度 160℃±2℃ 时,其 D 值为 1.3 min~1.9min,存活时间 ≥3.9min,死亡时间 ≤19min.
7.2.3.2检测方法:将枯草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中试管内( 1 片/管).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对角线内,外角处放置2个含菌片的试管,试管帽置于试管旁,关好柜门,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待温度降至 80℃时,加盖试管帽后取出试管.在无菌条件下,加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 5ml/管),以 36℃±1℃ 培养 48h,观察初步结果,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七日.
7.2.3.3结果判定:若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肉汤管均澄清,判为灭菌合格,若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肉汤管混浊,判为不合格,对难以判定的肉汤管,取 0.1ml 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用灭菌L棒涂匀,放36℃±1℃ 培养48h,观察菌落形态,并做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指示菌生长,若有指示菌生长,判为灭菌不合格;若无指示菌生长,判为灭菌合格.
7.3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
每次灭菌均应进行程序监测.每个灭菌物品的外包装应粘贴包外化学指示胶带, 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作为灭菌效果的参考.每月应做生物监测, 移植物必须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具体做法,环氧乙烷测试包分挑战性测试包和常规测试包,前者主要用于对灭菌器的考核,后者作为平时的常规生物监测之用.挑战性测试包是将一生物指示剂放于一个20ml注射器内,去掉针头和针头套,生物指示剂带孔的塑料帽应朝注射器针头处,再将注射器芯放在原位(注意不要碰及生物指示物);另选一成人型气管插管或一个塑料注射器(内含化学指示卡),一个琥珀色乳胶管(25.4cm长,0.76cm内径,1.6mm管壁厚)和4条全棉清洁手术巾(46㎝×76cm), 每条巾单先折叠成3层,再对折,即每条巾单形成6层,然后将叠好的巾单从下至上重叠在一起,再将上述物品放于巾单中间层,最后选两条清洁布或无纺布包裹,用化学指示胶带封扎成一个测试包.常规测试包的制备方法类似,先将一生物指示剂放于一个注射器内(同前),再用一条全棉小毛巾两层包裹,一起放入一剥离式包装袋内.
7.3.1仪器监测法
按照GB 18279-2000 医疗器械 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 附录 C 中C3.1的要求进行.
7.3.2化学监测法
每次消毒过程均用化学指示物监测,只有当消毒工艺符合要求,化学指示物变色符合规定标准色要求的情况下,产品才可放行.
7.3.3生物指示物监测法
一般每月用生物指示物监测一次.生物指示物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 9372),抗力要求为:菌量在5×105 cfu/片~5×106cfu/片,在环氧乙烷剂量为600mg/L±30mg/L,作用温度为54℃±2℃,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其杀灭90%该微生物的D值为2.6 min~5.8min,存活时间应≥7.8min,死亡时间应≤58min.
在消毒效果用该微生物监测时,菌量为5×103 cfu/片~5×104cfu/片.放置菌片的数量应足够多.根据通常做常规微生物学监测的实践经验,采用以下数量的生物指示物较为适宜:
①灭菌器柜室可用体积小于5m3时,至少放置10个菌片;
②灭菌器柜室可用体积为5m3至10m3时,每增加1m3,增加1个菌片;
③灭菌器柜室可用体积大于10m3时,每增加2m3,增加1个菌片.
生物指示物应放在那些在性能鉴定时发现是最难灭菌的部位,并均匀分布于整个灭菌物品中.生物指示物应在预处理之前放入被灭菌物品内或被灭菌物品的试件内.应尽量在灭菌周期完成后立即将生物指示物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并进行培养.应确定任何延迟复苏,特别是暴露于残留EO气体中的影响.所以,取出的指示菌片接种于含有复方中和剂的0.5%的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管中,以未经处理的阳性菌片做相同接种,两者均置于36℃±1℃培养.
结果判定:经培养,阳性对照在24h内有菌生长;监测样品若连续培养观察5天,全部无菌生长,可报告生物指示物培养阴性,灭菌合格.
7.3.4 注意事项:检测所用化学和微生物指示物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7.4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7.4.1 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
7.4.1.1检测方法:
1)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 5min 后,将测定波长为 253.7nm 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 1m 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
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7.4.1.2结果判定: 普通 30w 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 ≥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2 为合格;30W 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μW/cm2 为合格.
7.4.1.3注意事项: 测定时电压 220V±5V,温度 20℃~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应获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7.4.2 生物监测法 应按空气消毒效果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进行.
7.5 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
应在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进行无菌检验.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7.5.1准备
7.5.1.1洗脱液与培养基无菌性试验:无菌试验前 3d,于需-厌养培养基与霉菌培养基内各接种 1ml 洗脱液,分别置 30℃~35℃与 20℃~25℃培养 72h,应无菌生长.
7.5.1.2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
①在试验前一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1环至需-厌氧培养基内,在 30℃~35℃培养 16h~18h 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 cfu/ml~100cfu/ml;
②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30℃~35℃培养 18h~24h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 cfu/ml~100cfu/ml;
③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20℃~25℃培养 24h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 cfu/ml~100cfu/ml.
7.5.2取样
对缝合针,针头,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直接取样品各一件分别浸入 6 管需-厌氧培养管(其中一管作阳性对照)与 4 管霉菌培养管. 培养基用量为 15ml/管.对注射器5副,用5ml 洗脱液中反复抽吸 5 次,混和后接种需-厌养菌培养管(共 6 管,其中 1 管作阳性对照)与霉菌培养管(共 4 管). 接种量:1ml注射器为 0.5ml,2ml注射器为 1ml,5 ml~10ml 注射器为 2ml,20 ml~50ml注射器为 5ml,培养基用量:接种量 2ml 以下为 15ml/管,5ml为 40ml/管.对手术钳,镊子等大件医疗器械,取 2 件用沾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抹采样,将棉拭子投入 5ml 无菌洗脱液中,将采样液混匀,接种于需-厌氧培养管(共 6 管,其中 1 管作阳性对照)与霉菌培养基(共 4 管).接种量为 1ml/管, 培养基用量为 15ml/管.
7.5.3培养
在待检样品的需-厌氧培养管中,接种预先准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对照管液 1:1000 稀释 1ml,将需-厌氧培养管以及阳性与阴性对照管均于 30℃~35℃培养 5d,霉菌培养管与阴性对照管于 20℃~25℃培养 7d,培养期间逐日检查是否有菌生长, 如加入供试品后培养基出现混浊或沉淀,经培养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时,可取培养液转种入另一支相同的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48h~72h 后,观察是否再现混浊或在斜面上有无菌落生长,并在转种的同时,取培养液少量,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生长.
7.5.4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在 24h 内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在培养期间应无菌生长,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内均为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 判为灭菌合格;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中任何1管显混浊并证实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分别同法复试 2 次,除阳性对照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判为灭菌不合格.
7.5.5注意事项
(1)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6h,若样品保存于 0℃~4℃,则不得超过24h.
(2)被采样本表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7.8.2.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 5min,盖好立即送检.
7.8.2.3 检测方法:按照2.1.3 要求进行.
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m3)=50000N/(A X T)
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7.8.2.4 结果判定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 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 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7.8.2.5 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 10min 进行采样.
7.9 消毒液的监测
7.9.1 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测定 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进行测定.
7.9.2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7.9.2.1 检测方法:
①涂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 1.0ml,加入 9.0ml 含有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溶液 0.2ml,滴于干燥普通琼脂平板,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行样,一平板置 20℃ 培养 7d, 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5℃温箱培养 72h记数菌落数,同时按 7.12的原则检测致病菌.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 50
②倾注法: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 1.0ml,加入到 9.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分别取 0.5ml 放入 2 只灭菌平皿内, 加入已熔化的 45℃~48℃ 的营养琼脂 15 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一平板置 20℃培养 7d,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6℃±1℃培养 72h,计数菌落数,同时按 3.17.15的原则检测致病菌.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 20
7.9.2.2结果判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7.10 餐具消毒效果监测
7.10.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7.10.2 采样方法:将 2.0cm×2.5cm 灭菌滤纸片于无菌洗脱液中浸湿均匀,贴在食具表面,经 5min 取下,每10张滤纸合为一份样本(相当于 50cm2采样面积),投入含 50ml生理盐水的 100ml 三角烧瓶中,于 4h 内送检.
7.10.3 检测方法
7.10.3.1细菌总数的检测:按7.6.2.3 执行.
7.10.3.2大肠菌群的检测:取 1ml 采样液, 加入相应的单倍或双倍乳糖胆盐发酵管内,置 37℃温箱培养 24h,若乳糖胆盐发酵管不产酸不产气, 则可报告大肠菌群阴性. 如果有疑虑则进行分离培养.
7.10.4 结果判定: 细菌总数≤5cfu/cm2,大肠菌群未检出.
7.10.5 注意事项:餐具若用化学消毒剂消毒,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
7.11 卫生洁具消毒效果监测
7.11.1采样时间:在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7.11.2采样方法:便器,尿壶等容器可用沾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反复涂擦容器的内表面及内口处,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5ml 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立即送检.
拖把,抹布等物品可用无菌的方法剪取 1cm×3cm,直接投入 5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中,立即送检.
7.11.3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 80 次,取采样液按 3.17.15的原则检测致病菌.
7.11.4结果判定: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7.12 致病菌的检测
7.12.1 检测原则: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7.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1)增菌,分离
取采样液 1ml,接种于 5ml SCDLP 液体培养基中,于36℃±1℃增菌 24h.取 1 白金耳上述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 24h.
(2)观察菌落特征: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为金黄色,圆形凸起, 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
(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成葡萄状排列的球菌.
(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触酶,葡萄糖发酵,血浆凝固酶,甘露醇发酵,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均为阳性者即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甘露醇发酵试验: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于甘露醇培养基,于36℃±1℃培养 24 h,发酵甘露醇产酸者为阳性.
2)血浆凝固试验:①玻片法:洁净玻片一端滴一滴灭菌生理盐水, 另一端滴一滴血浆,用白金耳挑取菌落分别与生理盐水和血浆混匀,5min 内观察有无固体颗粒状物,若血浆出现凝块,生理盐水均匀混浊为阳性,两者均混浊为阴性.②试管法:吸取 1:4新鲜血 0.5ml,放在灭菌小试管中,再加入等量待检菌 24h 肉汤培养物,混匀后放入36℃±1℃孵箱中,同时以已知血浆凝固酶阳性和阴性菌肉汤培养物作对照,每 30s.观察一次,6h 内出现凝块者为阳性.
7.12.3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
(1)增菌,分离:取样品 1ml,接种于1%葡萄糖肉汤,37℃增菌 24h.取 1 白金耳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 24h.
(2)观察菌落特征:菌落形态为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针尖状突起,表面光滑, 边缘整齐,周围有β溶血圈.
(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呈链状排列的球菌.
(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如下生化试验,如触酶阴性, 链激酶试验阳性,对杆菌肽敏感者,即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链激酶试验:吸取草酸钾血浆 0.2ml(0.02g 草酸钾加 5ml 人血浆混匀,经离心沉淀,吸取上清),加入 0.8ml 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再加入待检菌 24h 肉汤培养物 0.5ml和 0.25% 氯化钙 0.25ml,混匀,放入36℃±1℃水浴中,每 2min 观察一次(一般 10min内可凝固),待血浆凝固后继续观察并记录溶化的时间,如2h 内不溶化,移入孵箱观察 24h 的结果,如全部溶化为阳性;24h 仍不溶解者为阴性.
杆菌肽敏感试验:将被检菌浓菌液涂于血平板上,用灭菌镊子取含菌 0.04 单位杆菌肽纸片放在平板表面上.同时以已知阳性菌株作对照,于36℃±1℃ 18h~24h,有抑菌带者为阳性.
7.12.4 沙门菌检测:参照 GB4789.4 (食品中沙门菌检测方法).
3.17.16 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按 2 消毒实验技术规范:附录A 进行.